欢迎您访问甘肃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0931-8242048(综合管理部)| 0931-8241696(经营部)
  • 电话:0931-8242048(综合管理部)
    0931-8241696(经营部)
  • 邮编:730030
  • 邮箱:scjyb@gcjsjl.com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五泉路47-61号
扫码关注公司
微信公众号
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9-01-02 16:00:34浏览:38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

施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construction of civil airports

1999—12—07发布  2000—05—01实施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

施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construction of civil airports

MH5011-1999

主编部门:中国民航中南机场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施行日期:2000年05月01日

关于发布民用航空行业

标准《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

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

民航机发[1999]214号

各管理局、省(区、市)局,机场(公司)、航空公司,中航油总公司、各设计、咨询、监理、施工单位:

为了适应民用机场建设发展需要,由中国民航中南机场设计研究院主编的《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已经民航总局审定。现批准《民用机场沥表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为强制性民用航空行业标准,编号为MH5011-1999,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民航总局机场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中国民航中南机场设计研究院负责。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七日

目    录

1 总则----------------------------------------------------------------------------------------------------------(1)

2 术语、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5)

3 施工测量----------------------------------------------------------------------------------------------------(6)

  3.1一般规定---------------------------------------------------------------------------------------------(6)

  3.2施工测量控制要求---------------------------------------------------------------------------------(6)

  3.3测量精度要求---------------------------------------------------------------------------------------(6)

  3.4加铺沥青混凝土道面的工程测量---------------------------------------------------------------(7)

4 材料----------------------------------------------------------------------------------------------------------(9)

  4.1一般规定---------------------------------------------------------------------------------------------(9)

4.2沥青材料---------------------------------------------------------------------------------------------(9)

4.3乳化石油沥青---------------------------------------------------------------------------------------(10)

4.4矿料-----------------------------------------------------------------------------------------------------(11)

4.5改性沥青-----------------------------------------------------------------------------------------------(14)

    5 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16)

      5.1一般规定-----------------------------------------------------------------------------------------------(16)

      5.2施工准备-----------------------------------------------------------------------------------------------(17)

      5.3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设计--------------------------------------------------------------(17)

5.4 试验段铺筑-------------------------------------------------------------------------------------------(19)

5.5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拌制-----------------------------------------------------------------------------(20)

5.6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运输、与摊铺------------------------------------------------------------------(21)

5.7压实-----------------------------------------------------------------------------------------------------(22)

5.8 接缝与接坡-------------------------------------------------------------------------------------------(23)

5.9透层、粘层--------------------------------------------------------------------------------------------(25)

5.10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25)

5.11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施工-----------------------------------------------------------(26)

6 沥青混凝土道面不停航施工----------------------------------------------------------------------------(29)

  6.1一般规定-----------------------------------------------------------------------------------------------(29)

  6.2安全保障措施-----------------------------------------------------------------------------------------(29)

  6.3施工准备-----------------------------------------------------------------------------------------------(29)

6.4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29)

  6.5开放使用-----------------------------------------------------------------------------------------------(31)

7 质量检查----------------------------------------------------------------------------------------------------(32)

  7.1一般规定----------------------------------------------------------------------------------------------(32)

  7.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32)

  7.3工程施工总结---------------------------------------------------------------------------------------(34)

附录A 沥青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设计步骤与方法-----------------------------------------------------(35)

附录B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37)

本规范用词说明----------------------------------------------------------------------------------------------(38)

条文说明-------------------------------------------------------------------------------------------------------(39)

1  总  则

1.0.1  为保证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做到安全生产、标准统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机场的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的沥青混凝土道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也应遵照本规范执行。通用航空机场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  本规范规定了民用机场热拌热铺沥青混凝土道面的施工、质量管理与质量检查的方法和标准。基层和垫层施工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执行。

1.0.4沥青混凝土道面工程施工前,应有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做好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经业主批准,方准开工。

1.0.5  沥青混凝土道面不停航施工,必须制定确保飞行安全的施工技术措施。

1.0.6 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  机场道面石油沥青Petroleum asphalt for airport pavements

      供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使用并符合其技术要求的石油沥青(以AB表示)

2.1.2  改性沥青(Modified asphalt)(MA)

       在沥青中掺入橡胶、树脂、热塑性弹性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

2.1.3  沥青含量Content of asphalt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质量与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比例,以百分数表示。

2.1.4  矿料 Mineral aggregate

      用于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的总称。

2.1.5  粗集料Coarse aggregate

      碎石、砾石经加工(轧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大于2.36mm的集料。

2.1.6  细集料Fine aggregate

        天然形成或经加工(轧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2.36mm的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等集料。

2.1.7 填料Filler

      粒径小于0.075mm的矿物质粉末,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填充作用的材料。

2.1.8  酸性石料Acidic rock

      石料化学成分中以硅、铝等亲水性矿物为主,与沥青粘结性能差,用于沥青混合料时易受水的影响造成沥青膜剥离的石料的总称。

2.1.9  天然砂Natural sand

      岩石经风化、搬运而成的粒径小于2.36mm的颗粒部分

2.1.10机制砂Manufactured sand

由碎石或砾石反复破碎加工至粒径小于2.36的颗粒部分,亦称人工砂。

     2.1.11 石屑Stone chips

           加工碎石时颗粒通过4.75mm筛孔下的部分集料的总称。

     2.1.12 抗剥离剂 Anti-stripping agent

            为提高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增强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而向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的表面活化剂或石灰、水泥等填料。

     2.1.13 沥青混凝土Asphalt concrete

           由符合规定级配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与沥青拌和制成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并碾压成型的沥青混合料(以AC表示)。

     2.1.14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Dense aggregate asphalt concrete

          由各种粒径颗粒级配连续、相互嵌挤密实的矿料与沥青拌和而成,压实后剩余空隙率小于6%的沥青混凝土。

     2.1.15 细粒式沥青混合料Fine aggregate asphalt concrete mixture

           最大集料粒径为9.5mm或13.2mm的沥青混合料(以AC-10或AC-13表示)。

     2.1.16 中粒式沥青混合料Medium aggregate asphalt concrete mixture

           最大集料粒径为16mm或19mm的沥青混合料(以AC-16或AC-20表示)。

     2.1.17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Coarse aggregate asphalt concrete mixture

           最大集料粒径为26.5mm或31.5mm的沥青混合料(以AC-25或AC-30表示)。

     2.1.18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Crashed stone mastic asphalt concrete mixture(简称SMA)

           由沥青玛蹄脂填充碎石空隙组成的混合料。以粗集料为主,细集料较小,形成间断级配;在混合料中矿粉和沥青用量较多,掺入少量的纤维,空隙率很小,具有较好的抗滑性和抗轮辙能力,以及良好的低温抗裂性和耐入性。

     2.1.19 乳化石油沥青Emulsifid petroleum asphalt

           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的作用下乳化,经机械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

     2.1.20 透层Penetrating tack coat with emulsified Petroleum asphalt

           在非沥青材料基层表面喷洒乳化沥青使其透入基层形成的薄层,其作用是使沥青混凝土面层与基层结合良好。

     2.1.21 粘层Tack coat with petroleum asphalt

           为加强在道面的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道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乳化沥青薄层。

     2.1.22 沥青混凝土面层Asphalt concrete surface course

           由沥青、集料及其它外掺剂按比例要求热拌热铺经过碾压成型的单层或多层结构层。当为多层结构时,由上而下称为上面层、中面层及下面层

     2.1.23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Asphalt concrete overlay cource

           原有道面表面状况不符合使用要求或结构承载能力不足时,在原有道面上加铺的新

沥青混凝土面层。

     2.1.24 马歇尔稳定度Marshell stability

           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时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以KN计。

     2.1.25 动稳定度Dynamic stability

           沥青混合料进行轮辙试验时,变形进入稳定期后每产生1mm轮辙试验轮行走的次数,以次/mm计。

2.2符 号

     AB——机场道面石油沥青

     A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AH——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COC——沥青的克利夫兰杯开式闪点

     DS——沥青混合料轮辙试验的动稳定度

     FL——马歇尔试验的流值

     MS——马歇尔稳定度

     MX——砂的细度模数

     OAC——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PA——喷洒型阴离子乳化沥青

     PC------喷洒型阳离子乳化沥青

PSV——石料的磨光值

     RTFOT——旋转薄膜烘箱试验

     SMA——沥青玛蹄脂混合料

     TFOT——沥青的薄膜加热试验

     VMA——沥青混合料中矿料间隙率

     VV——沥青混合料中的空隙率

3 施工测量

3.1 一般规定

     3.1.1 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工程的施工测量,应以业主所提供的测量成果和施工设计图进行。

     3.1.2 施工测量前,施工单位应对所提供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测和验收,经复测和验收合格后,方能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

     3.1.3 复测验收后,所有测量标志,均由施工单位接管,并妥善保存。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将所有测量资料(含竣工测量资料)、图纸和计算成果,按工程项目分类装订,作为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附件。

3.2 施工测量控制要求

     3.2.1 施工测量控制点标石的埋设,应根据施工需要而定。埋设位置应通视良好,便于施工。主控标石应不影响飞行安全,且能长期保存,可设在跑道两端中心延长线上,距跑道端安全区边线以外200米处各埋设1~2个永久主控标石。

     3.2.2 施工测量控制点标石,除图根点可采用临时标志外,应采用永久性的水泥混凝土标石,标石的顶面不小于15cm~15cm,底面25cm×25cm;埋设深度应不小于80cm,而在北方寒冷地区尚应在最大冰冻线以下20cm;埋设高度应高出完工后场地标高5~10cm。

     3.2.3 平面定位与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平面定位与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可利用经过复测和验收后的测量成果进行。

        2 各项工程的控制网施测,必须引用二处以上的施工控制标石,并应闭合,以免错误。其精度应符合第3.3.条的规定。

     3.2.4 如主控网点复测后损坏严重,或利用已有的测绘图纸,而未布设全测区的控制网,则前者由测量单位负责补设,后者由施工单位按3.3条测量精度要求重新布设,并将飞行区各项工程地段联成整体的平面首级控制。

3.3测量精度要求

     3.3.1 平面测量:

        1 施工控制网点的测量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中二级导线测量的各项规定,其测量精度要求如下:

   —— 导线长度                   2.4km

   —— 平均边长                  0.25km

   —— 测角中误差                ±8〞

   —— 测距中误差                ±15mm

   —— 测距相对中误差            ≤1/14000

   ——方位角闭合差              ±16〞√n(n为测站数)

   ——相对闭合差                ≤1/10000

2 施工放线定位测量的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中三级导线测量的各项规定,其测量精度要求如下:

—— 导线长度                   1.2km

   —— 平均边长                  0.10km

   —— 测角中误差                ±12〞

   —— 测距中误差                ±15mm

   —— 测距相对中误差            ≤1/7000

   ——方位角闭合差              ±24〞√n(n为测站数)

   ——相对闭合差                ≤1/5000

 3.3.2 高程测量:

        1 施工控制网点的高程测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中二等水准的规定,其精度要求如下:

      ——每km高程中误差   ±2mm      

      ——闭合差             ±4√L(L为公里数)

        2 高程定位测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中三等水准的规定,其精度要求如下:

      ——每km高程中误差   ±6mm      

      ——闭合差            ±12√L(L为公里数)

3 各施工点的高程精度用水平仪直接后视控制桩检测,不得两次转点引测,道面工程高程误差不大于±2mm;土方基层、排水构筑物高程误差不大于±4mm。

3.4 加铺沥青混凝土道面的工程测量

     3.4.1放线定位测量

用经纬仪测设道面中心线,对于跑道还应加测道面边线,宜每隔100m设一个控制点,按二级导线施测。然后根据测定的施工控制点测设摊铺基准线,用以控制结构层的高程、厚度、横坡和平整度。如果采用钢丝线作为基准线,则每间隔6~7m应设1个支座,变坡点处必须加设1个支座,所用钢丝直径宜为2mm,其拉力不得小于0.8KN,基准线必须准确无误,施工时应设专人负责检查,并保证钢丝或导轨不被碰动。在跑道上,因其平整度要求严格,宜采用导轨作为基准线,其长度一般为6m。

     3.4.2 助航灯具的定位测量

        1 将原有灯具全部更换的定位测量。

        在铺筑沥青混凝土道面前,根据3.4.1所设置的施工控制点测量各个灯具的中心点位置,可按三级导线测量的各项规定施测。当沥青混凝土道面完工后,再将各个灯具的中心点位置准确标记在道面表面上,以便安装新灯具。

        2保留部分原有灯具并加高底座的定位测量

        在铺筑沥青混凝土道面前,根据3.4.1所设置的施工控制点准确测量每个嵌入式灯具中心位置,并在相同位置两侧道肩边线上留下牢固的复位测量点,建立灯位坐标关系和详细坐标记录。当沥青道面施工完毕后,用经纬仪和激光测距仪进行灯位复位测量,找到原灯位中心位置。

4材  料

   4.1 一般规定

     4.1.1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集料的粒径大小以方孔筛为准。

     4.1.2 工程所用的沥青、矿料和外加剂等各种原材料,必须持有出厂(场)质保书,进口材料须经海关商检合格。

     4.1.3 任何材料进入现场都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并登记,签发材料验收单。验收单应包括产地、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日期等。材料应分别堆放或隔离,并在料堆上插版予以注明。

     4.1.4 改性剂或改性沥青供应商应提供产品的名称、代号、标号、成份、质量检验单以及运输、贮存、使用方法和与健康、环保、安全等有关的资料。

4.2 沥青材料

     4.2.1 飞行区指标Ⅱ为D、E、F的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应采用机场道面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1规定。对于飞行区指标Ⅱ为C的机场,可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表4.2.1机场道面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AB-130

AB-110

AB-90

AB-70

AB-50

针入度(250C,100g,5s)(0.1mm)

120~140

100~120

80~100

60~80

40~60

延度(5cm/min,150C)不小于(cm)

150

150

150

150

150

延度(5cm/min,100C)不小于(cm)

50

50

50

50

40

软化点(环球法)(0C)

42~50

43~51

44~52

45~54

46~55

闪点(COC)不小于(0C)

230

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

2

密度(150C)(g/cm3)

实 测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9.0

薄膜加

热试验

(TFOT)

1630C/5h

质量损失不大于(%)

1.3

1.2

1.0

0.8

0.3

针入度比不小于(%)

45

48

50

55

58

延度(150C)不小于(%)

100

100

100

100

80

延度(100C)(cm)

实 测

     注:有条件时测定沥青600C动力粘度(pa.s)和1350C运动粘度(mm2/s)。    

4.2.2沥青道面所采用的沥青标号,可根据机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按照表4.2.2选用。

表4.2.2各气候分区选用的沥青标号

气候分区

年最低月平均气温(0C)

机场道面石油沥青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寒    区

<-10

AB-90 AB-110 AB-130

AH-90 AH-110 AH-130

温    区

-10~0

AB-70  AB-90

AH-70  AH-90

热    区

>0

AB-50  AB-70

AH-50  AH-70

4.2.3 为改善道面的使用性能,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可采用改性沥青。

     4.2.4 沥青贮运站及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站)应将不同料源、不同标号的沥青分开存放,不得混杂。施工期间,贮存罐或贮油池中的沥青温度不宜低于1300C,并不得高于1800C。停工期间,沥青允许在常温状态下存放。经较长时间存放的沥青在使用前应先抽样检验,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沥青不得使用。

4.3 乳化石油沥青

     4.3.1 乳化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表4.3.1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种     类

项    目

PC-2  PA-2

PC-3  PA-3

筛上剩余量不大于(%)

0.3

破乳速度试验

慢 裂

快 裂

粘 度

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S)

恩格拉度E25

8~20

1~6

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50

蒸发残留物性质

针入度(100g,250C,5s)(0.1mm)

80~300

60~160

残余延度比(250C)不小于(%)

80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7.5

贮存稳定性

5d不大于(%)

1d不大于(%)

5

1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

2/3

低温贮存稳定度(-50C)

无粗颗粒或结块

用     途



 注:1乳液粘度可选沥青标准粘度计或恩格拉粘度计的一种测定,C25,3表示测试温度250C、粘度计孔径3mmE25表示在250C时测定。        2 贮存稳定性一般用5d的,如时间紧迫也可用1d的稳定性;

 4.3.2 乳化石油沥青应采用与道面所用的同种石油沥青进行乳化,沥青含量为4060%

     4.3.3 乳化石油沥青的类型应根据使用目的、矿料种类、气候条件选用。

     4.3.4 乳化石油沥青用于粘层时用量宜为0.40.6kg/m2;用于透层时用量宜为0.50.8kg/m2

     4.3.5 乳化石油沥青可利用胶体磨乳化机械在沥青拌和厂或现场制备。乳化剂用量(按有效含量计)宜为沥青质量的0.30.8%。现场制备乳化石油沥青的温度应通过试验确定,乳化剂水溶液的温度宜为40~700C,石油沥青宜加热至120~1600C。乳化沥青制成后应及时使用,存放期以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为度。经较长时间存放的乳化沥青在使用前应抽样检验,凡质量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4.4

     4.4.1 粗集料

        1 粗集料应采用由岩石破碎加工而成碎石,碎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清洁、干燥。其质量应符合表4.4.1-1的规定。

4.4.1-1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上面层

中、下面层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20

25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30

30

视密度                    不小于(t/m3

2.5

2.5

吸水率                    不大于(%

2.0

2.0

与沥青的粘附性(水煮法)  不小于

5

4

坚固性                    不大于(%

12

12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不大于(%

12

15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不大于(%

1

1

软石含量                  不大于(%

5

5

石料磨光值(PSV         不小于

45

42

  2 在碎石供应有困难的地区,沥青道面中的中、下层可采用坚硬砾石(粒径大于50mm)轧制成碎石,其破碎砾石中4.75mm及以上颗粒的破碎面积应大于50%,一个面破碎率为100%,两个面破碎率大于90%。但破碎砾石不得用于上面层。

        3 粗集料的颗粒形状宜接近立方体,表面粗糙而富有棱角。碎石由轧石机破碎而成,轧石机不宜采用鄂式破碎机。粗集料的粒径级配应符合表4.4.1-3的规定。

        4 如粗集料与沥青粘附性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掺抗剥离剂措施,抗剥离剂的种类、剂量须通过试验确定。

     4.4.2 细集料

        1 细集料可采用石屑、机制砂天然砂。细集料应清洁、干燥、质地坚硬、耐久,无杂质,其质量应符合表4.4.2-1的规定。

     4.4.1-3粗集料粒径级配

筛孔

mm

下列公称粒径(mm)通过率(%

1525

10~20

10~15

5~15

5~10

3~10

3~5

31.5

100

26.5

95~100

100

19.0

95~100

100

100

13.2

0~15

95~100

95~100

100

100

9.5

0~15

0~15

40~70

95~100

95~100

100

4.75

0~5

0~5

0~5

0~15

0~10

40~70

85~100

2.36

0~5

0~5

0~15

0~25

0.6

0~5

0~5

   4.4.2-1细集料技术要求 

   

   

视密度                   不小于(t/m3

2.50

坚固性(>0.3mm部分)   不大于(%

12

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不大于(%

3

塑性指数                 不大于

4

砂当量                   不小于(%

60

    注:1 坚固性试验根据需要进行;

         2 砂当量试验有困难时,可只测定小于0.075mm颗粒含量(水洗法)及其塑性指数。2 砂颗粒、石屑的级配应分别符合表4.4.2-2-14.4.2-2-2的规定。

     4.4.2-2-1砂级配

方孔筛

mm

通过下列各筛孔的质量百分比(%

粗砂

中砂

细砂

9.5

100

100

100

4.75

90~100

90~100

90~100

2.36

65~95

75~100

85~100

1.18

35~65

50~90

75~100

0.6

15~29

30~59

60~84

0.3

5~20

8~30

15~45

0.15

0~10

0~10

0~10

0.075

0~5

0~5

0~5

细度模数Mx

3.7~3.1

3.0~2.3

2.2~1.6

 

4.4.2-2-2石屑级配

公称粒径

mm

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比(%

9.5

4.75

2.36

0.6

0.075

0~5

100

85~100

40~70

0~15

0~3

100

85~100

20~50

0~15

 

 3 为改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和易性,石屑与天然砂宜掺合使用,其各自掺量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确定。

        4 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与沥青粘结性能差的天然砂及用酸性石料轧制的机制砂或石屑不得在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使用;料源困难时可在中、下面层使用,但应在沥青中掺加抗剥离剂,其剂量经试验确定,并检验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水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4.4.3 填料

        1 填料应采用石灰石、白云石等碱性石料加工磨细的石粉。原石料中的风化石、泥土杂质应剔除。填料要求干燥、洁净、无风化,其质量应符合表4.4.3-1的规定。

4.4.3-1填料技术要求

   

   

视密度标     不小于(t/m3)

2.50

  含水量       不大于(%

1

粒度范围<0.6mm%

        0.15mm%

         0.075mm%

100

90100

75100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不大于

1

2 为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可使用水泥、消石灰粉代替部分填料,但总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重的2%

        3 从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集尘装置中回收的粉尘,不得用作填料。

4.5  改性沥青

      4.5.1 用于改性的基质沥青,应采用机场道面石油沥青或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4.5.2 根据材料的性质,改性剂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热塑性橡胶材料,主要有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IS)

         2 橡胶类材料,主要有丁苯橡胶(SBR)、废旧轮胎磨细加工的橡胶粉等.

         3热塑性树脂类材料,主要有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4.5.3根据沥青改性的目的和要求选择改性时,可作如下初步选择:

         1 为提高抗疲劳开裂能力,宜使用橡胶类、热塑性橡胶类或热塑性树脂类改性剂。

         2 为提高抗低温开裂能力,宜使用橡胶类或热塑性橡胶类改性剂。

         3 为提高抗变形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树脂类、热塑性橡胶类改性剂。

         4 为提高抗水损害能力,宜使用各类抗剥落剂等外掺剂。

   4.5.4 改性沥青技术标准应符合表4.5.4的规定。

4.5.4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热塑性橡胶类

橡胶类

热塑性树脂类

针入度数250C100g5s大于(0.1mm)

100

80

60

40

100

80

60

80

60

40

软化点(环球法)   大于0C

45

50

55

60

45

48

52

50

55

60

延度100C5cm/min 大于(cm

40

40

20

当量软化点T800     大于(0C

44

46

48

50

43

44

45

48

50

52

当量脆点T1.2          小于(0C

--16

-13

-10

-8

-16

-13

-10

-13

-10

-8

闪点            大于(0C

250

250

250

离析试验

软化点差≤20C

无明显析出或凝聚

弹性回复     150C大于(%

50

55

60

65

薄膜

烘箱

试验

1630C

5h

质量损失小于(%)

1.0

1.0

1.0

针入度比大小(%)

50

55

60

65

50

55

60

50

55

60

延度100C5cm/min 大于 (cm)

30

20

10

粘度60大于(pa.s

200

400

600

800

200

300

400

400

600

800

密度25(g/cm3)

   

   

   

 

4.5.5 改性沥青混合料所有的矿料,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4 节中的规定。

5 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

5.1一般规定

5.1.1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采用热拌热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其性能应满足密实、耐久、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抗滑性等要求。

5.1.2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宜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粒径不同可分为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三种,其划分应符合表5.1.2的规定。

5.1.2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类型

混合料类型

代号

筛孔最大公称粒径(mm

粗粒式

AC-30

31.5

AC-25

26.5

中粒式

AC-20

19.0

AC-16

16.0

细粒式

AC-13

13.2

AC-10

9.5

5.1.3 沥青混凝土道面各层的混合料类型,可按表5.1.3选用。

5.1.3道面各层沥青混合料类型

层次

沥青混合料类型

上面层

AC-13  AC-16    AC-20

中面层

AC-20  AC-25    AC-30

下面层

AC-20  AC-25    AC-30

5.1.4 沥青混凝土道面的中、下面层宜采用粗粒式或中粒式类型的沥青混合料,上面层宜采用中粒式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跑道两侧边部67.5m内可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

5.1.5 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符合表5.1.5的规定。

5.1.5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

沥青种类

石油沥青

沥青标号

AB-50

AB-110

AB-70

AB-130

AB-90


沥青加热温度

1501700C

1401600C

间歇式沥青拌和机矿料加热温度

比沥青加热温度高10~200C(填料不加热)

沥青混合料出厂正常温度

1401650C

1251600C

混合料储料仓储存温度

储料过程中温度比出厂温度降低不得超过100C

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

1201500C

摊铺温度

正常施工    不低于

1101300C

碾压温度

正常施工    不低于

1101400C

碾压终了温度

钢轮压路机  不低于

700C

轮胎压路机  不低于

800C

振动压路机  不低于

650C

道面开放使用温度不大于

500C


 

5.1.6 沥青混凝土道面不得在雨天施工。施工期间应注意机场地区的气象预报,雨季施工应做好防雨、排水等措施。现场应有通讯工具,以便与沥青拌和厂的联络,保证各工序紧密衔接。

5.1.7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应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人员应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条件,沥青拌和厂(场、站)应符合消防、环保要求。                                                                       

5.2 施工准备

5.2.1 施工前应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对基层进行质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5.2.2 在原道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时,应对原道面的质量情况进行检测。对原道面及其基础的处理、表面清洗等工作应按设计要求提前进行。

5.2.3 沥青混凝土道面铺筑前,应对助航灯光灯具定位、各类管线埋设等工作提前完成。

5.2.4 施工前应对各种材料进行调查和试验,经选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

5.2.5 施工前备料应充足(包括沥青、各种集料、外加剂和改性剂等)。堆料场应有平整坚实的铺砌面。进出料场道路通畅。

5.2.6 沥青混凝土道面应采用机械化连续施工。重要机械应有备用设备,施工能力和技术人员应配套,工人应持证上岗操作。施工前应对各种施工机械进行全面检修,以保证其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5.2.7 施工单位必须在现场设立质量控制机构,并有专职试验人员与检测设备

5.2.8 当采用改性沥青时,应根据改性剂种类及其工艺要求,配置相应设备。

5.3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设计

5.3.1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经配合比设计确定集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并应符合表5.3.1的规定。

5.3.1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表

筛孔

mm

沥青混合料类型

AC-10

AC-13

AC-16

AC-20

AC-25

AC-30

37.5

100

31.5

100

95~100

26.5

100

95~100

79~92

19.0

100

95~100

75~90

66~82

16.0

100

95~100

75~90

62~80

59~77

13.2

100

95~100

75~90

62~80

53~73

52~72

9.5

95100

70~88

58~78

52~72

43~63

43~63

4.75

55~75

48~68

42~63

38~58

32~52

32~52

2.36

3858

36~53

32~50

28~46

25~42

25~42

1.18

26~43

24~41

22~37

20~34

18~32

18~32

0.6

17~33

18~30

16~28

15~27

13~25

13~25

0.3

10~24

12~22

11~21

10~20

8~18

8~18

0.15

6~16

8~16

7~15

6~14

5~13

5~13

0.075

4~9

4~8

4~8

4~8

3~7

3~7

沥青用量(%)

5.0~7.0

4.5~6.5

4.0~6.0

4.0~6.0

4.0~6.0

4.0~6.0

5.3.2 上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2,中、下面层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

5.3.3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采用施工现场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配合成的集料级配应符合表5.3.1的规定,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该级配和沥青用量作为施工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原料仓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2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对间歇式拌和机,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拌仓的材料比例,供控制台调控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及最佳沥青用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3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及试验段道面上钻取的芯样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 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应作为施工中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5.3.4 马歇尔试验方法与步骤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拌和应采用实验室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进行。

5.3.5 经试验确定的沥青混合料所用材料品种、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如果材料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必要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5.3.6 经过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沥青混泥凝土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3.6的规定,并应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5.3.6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击实次数(次)

两面各75

稳定度MSKN      大于

9.0

流值FL0.1mm

20~40

空隙率VV%

3~6

沥青饱和度(%

70~85

残留稳定度(%       大于

80

注:1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马歇尔稳定度标准可降低为大于8.0KN

          2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空隙率为2%~6%。

 

5.3.7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集料间隙率(VMA)应符合表5.3.7的规定:

5.3.8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除应符合表5.3.6的规定的技术指标外,尚应符合下列性能检验的要求。

   1 高温稳定性检验: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设计完成后,应进行抗轮辙试验,测定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DS。在温度为600C、胎压为0.7MPa条件下,DS应大于1500/mm。当不符合此要求时,应对矿料级配或沥青用量进行调整,重新进行施工配合比设计。

   2 水稳定性检验:

   1) 采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测定的48小时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残留稳定度应不小于80%

   2)采用“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劈裂试验”方法测定的劈裂强度比应不小于80%

5.3.7集料间隙率

最大集料粒径(mm)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VMA不小于(%

12.5

13

14

14.5

15

16

18

 

5.4 试验段铺筑

5.4.1 沥青混凝土(包括改性沥青混凝土、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道面在施工前,必须铺筑试验段。

5.4.2 试验段不宜在关键部位的道面上铺筑,其位置与面积大小应根据试验目的并经业主批准后确定。

5.4.3 铺筑试验段应验证确定下列内容:

   1 拌和机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拌和温度(集料、沥青加热温度和出料温度)等操作工艺。

   2 透层、粘层乳化沥青的用量、挥发时间、喷洒方式、喷洒温度;摊铺机的组合、摊铺温度、速度、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压路机的碾压组合顺序、碾压速度、碾压温度控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的遍数等压实工艺以及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接坡操作方法等。

   3 沥青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比和沥青用量。

   4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压实度。

   5 检查施工组织方式、方法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指挥方式。

   6 施工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进度计划以及安全措施等。

   7 沥青(改性)添加剂的种类与用量。

   8 当在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特别是在不停航条件下施工时,应验证铣刨机的速度及接缝、接坡的铣刨宽度等。

5.4.4 在试验段的试铺过程中,应作好各项记录,对试铺段的施工工艺、技术指标应认真检查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经检查某些指标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认真分析原因并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再次试验,直至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5.4.5 施工单位应根据试验段的结果,写出详细总结报告,报经业主批准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5.5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拌制

5.5.1 现场设置的拌和厂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拌和厂宜设置在机场附近,并应符合机场净空要求。

   2 拌和厂应备有消防、安全设施,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防火标准规范的要求

   3 拌和厂应选择地势高处,地面平坦坚硬,宜有铺砌层,应有足够堆放沥青、矿料的场地。沥青分品种、标号分别储存。各矿料分别隔离堆放,不得混杂。堆放的细集料宜设置防雨棚。

   4 拌和厂应设在主风向的下风位置,有良好的排水设施、排污措施和可靠的电力供应。

   5 拌和厂进出料交通应流畅。

5.5.2 拌和厂应配备间歇式拌和机,其生产能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并有独立控制操作室,有逐盘打印记录的计算机自动系统。

5.5.3 沥青材料应采用导热油加热,集料宜用自动传输鼓筒油料加温设施加热。

5.5.4 拌和厂应具有足够容量的沥青混合料储料仓,以保证连续摊铺。

5.5.5 拌制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 每台班工作前,应对拌和设备及附属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 间歇式拌和机热集料二次筛分用的振动筛的筛孔应根据集料级配要求选用,其安装角度应根据集料的可筛分性、振动能力等由试验确定。

   3 根据现场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用量,输入计算机。

   4 所有计算机打印记录应作为每台班拌和的混合料的施工日志,留作竣工原始资料。

   5 严格控制各种材料和混合料的加热温度。

   6 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或焦黄色、无粗细集料分离、结束成团以及干散等现象。不合格的沥青混合料,禁止使用。

   7 每次拌和结束,应清理拌和设备的各个部位,清除多余积存物。管道中的沥青也必须放尽,清理油泵。

   8 出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逐车测温并用地磅称重,现场签发的运料单应一式三份,分别交司机、现场和拌和厂的质检人员。

   9 拌好的混合料因故无法立即出厂时,应放入储料仓储存。有保温设施的储料仓,储料时间不宜超过一天;无保温设施的储料仓,储料时间应以符合混合料摊铺温度要求为准。

5.6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运输与摊铺

5.6.1 运输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车辆,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车内应清扫干净,车箱底板及四周涂抹一薄层油水混合液(柴油与水的比例可为13),但应防止油水混合液积聚在底板上。

5.6.2 拌和机向运料车上卸料时,每卸一半混合料应挪动汽车位置,注意卸料高度,以防止粗细集料离析。

5.6.3 运料车应备有蓬布覆盖设施,以保温、防雨、防风及防止污染环境。

5.6.4 混合料运料车的数量应与拌和能力、摊铺速度相匹配,以保证连续施工。开始摊铺时,在施工现场等候的卸料车的数量根据运输距离而定。对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不宜过早装车,以防结块成团。

5.6.5 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应有专人接收运料单,并检查温度与拌和质量。不符合本规范表5.1.5中规定的温度、已结成团块或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禁止使用。

5.6.6 混合料的摊铺宜采用履带自行式摊铺机。摊铺前应先调整幅宽,检查刮平板与幅宽是否一致,高度(按松铺系数)是否符合要求。刮平板和震动器底部应涂油以防粘结,熨平板应预先加热。

5.6.7 为减少纵向施工冷接缝,保证平整度,宜采用多台摊铺机成梯队连续作业。相邻两幅的摊铺宽度宜搭叠5~10cm,两相邻摊铺机间距不宜超过15m,以免距离过远造成前面摊铺

的沥青混合料冷却。

5.6.8 摊铺机摊铺混合料后,应用3m直尺及时随机检查平整度。特别是摊铺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尽量一次成型,不宜反复修补。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用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

   1 表面局部不平整。

   2 接缝部位缺料、不平整。

   3 摊铺幅的边缘局部缺料。

   4 混合料有明显离析、变色、油团、杂物等。

5.6.9 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摊铺速度宜小于5m/min,摊铺过程中不得中途停顿或随意变换速度。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不停顿的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以防止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发生离析。

5.6.10 每班摊铺工作段长度,应根据摊铺厚度、幅宽、拌和机生产能力、运输车辆、碾压设备等因素确定。施工中因气候原因停止摊铺而未及时压实部分,应全部清除重新更换新料摊铺。

5.6.11 在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放,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缓慢前进。

5.6.12 施工时当气温低于100C时,不宜摊铺混合料。

5.7  

5.7.1 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应根据集料粒径及压实机械性能确定,但不得大于10cm。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5.7.2 压路机的类型与数量,应根据碾压效率决定,可采用6~8t两轮轻型压路机、6~14t振动式压路机、12~20t或20~25t的轮胎式压路机。

5.7.3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按表5.7.3 规定严格控制。

5.7.3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压路机类型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钢轮式压路机

1.5~2

3

2.5~3.5

5

2.5~3.5

5

轮胎式压路机

3.5~4.5

8

4~6

8

振动式压路机

1.5~2(静压)

5(静压)

4~5(振动)

4~6(振动)

2~3(静压)

5(静压)

5.7.4 初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及时进行,不得产生推移、发裂现象;如出现应找出原因及时

采取措施处理。碾压温度应符合本规范表5.1.5的规定。


 

   2 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碾压时为防止混合料向外推移。外侧边缘应空出宽度约30~40cm。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压完全幅为一遍。待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位于已压实过的沥青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预先空出地段。

   3 压路机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产生推移。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缓慢进行。

   4 初压应采用轻型钢轮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2遍,其线压力不宜小于350N/cm。初压后立即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时,予以适当修补与处理。

5.7.5 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复压宜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也可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一般不少于4~6遍,直至无明显轮迹、达到要求的压实度为止。

   2 轮胎压路机总质量不宜小于15t。碾压厚层的混合料,总质量不宜小于22t。轮胎充气压力不小于0.5MPa,各个轮胎气压应一致,相邻碾压重叠1/3~1/2的轮宽。

   3 当采用振动压路机时,振动频率为35~50HZ,振幅宜为0.3~0.8mm,并根据混合料种类、温度和层厚选用。层厚较厚时应选较大的频率和振幅。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应停止振动,向另一方向运行时再开始振动,以避免混合料形成鼓包起拱。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20cm。

5.7.6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压路机可选用双轮钢轮式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两遍,应无轮迹。

5.7.7 碾压过程与碾压终了温度控制应符合表5.1.5的规定,并由专人负责检测。

5.7.8 压路机的碾压段长度应与混合料摊铺速度相匹配。压路机每次由两端折回的位置应阶梯形的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在摊铺机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中途停顿。

5.7.9 压路机碾压过程中出现混合料沾轮现象时,可向碾压轮洒少量清水或加洗衣粉的水,严禁在轮上洒柴油。在连续碾压一段时间轮胎已发热后即应停止向轮胎洒水。轮胎压路机不宜洒水。

5.7.10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的道面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道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

5.7.11 在碾压成型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层面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5.8 接缝与接坡

5.8.1 纵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沥青混凝土道面的纵缝,宜沿跑道、滑行道的中心线向两侧设置。道面各层的纵缝应


 错开30cm以上。接缝处必须紧密、平顺。

   2 采用梯队作业摊铺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对先摊铺的混合料附近保留10~20cm宽度暂不碾压,作为其后摊铺混合料的高程基准面,最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轮迹。碾压时必须掌握混合料的温度,避免产生冷接缝。

   3 当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用切缝机将缝边切齐或刨齐,清除碎屑,吹干水份。切缝断面要垂直,纵向要成直线(上面层中间纵缝应位于道面的中线),垂直面应涂刷粘层油。

5.8.2 横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横向相邻两幅的横缝及道面各分层间(上、中、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铺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部分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碾压前应铲除),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老道面接缝处的粘接。

   2 在道面的上面层应做成垂直的平接缝,中、下面层可采用斜接缝。

   3 接缝处应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当不符合要求时,应在混合料尚未冷却前及时处理。

   4 横向接缝处应先用钢轮或双轮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外侧可放置供压路机行驶的垫木,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沥青道面上,主轮先压新铺层上约15cm的宽度,然后逐步移入新铺层,直至全部压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5 当相邻已有成型铺幅并且又是相连接地段时,应先碾压相邻纵向接缝,然后再碾压横向接缝,最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

5.8.3 在道面的中、下面层的横向接缝为斜接缝时,搭接长度宜为0.4~0.8m。搭接处应清扫干净并洒粘层油。

5.8.4 在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时,与原道面相接处可做成接坡。接坡段应洒粘层油,充分碾压,连接平顺。接坡的坡脚处,应在下层道面上铣刨一条宽1m、深约3~4cm的凹槽,使坡脚嵌入下层中,见图5.8.4。若原道面为水泥混凝土道面,接坡点宜设置在原道面接缝处。

5.9  透层、粘层

5.9.1 沥青混凝土道面下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的半刚性基层上必须喷洒透层沥青。

5.9.2 透层沥青可采用慢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透层所用沥青应与道面所用沥青的种类和标号相同。透层沥青的稠度、品种、用量宜通过试喷确定,并符合本规范表4.3.1的规定。表面致密的半刚性基层宜采用渗透性好的较稀的透层乳化沥青。

5.9.3 透层应在沥青混合料铺筑前喷洒。当基层完工后时间较长,表面过分干燥时,应对基层进行清扫后在其表面洒少量水,并待表面稍干后喷洒透层沥青。

5.9.4 透层沥青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

5.9.5 喷洒透层沥青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设计用量一次喷洒均匀,当有遗漏时,人工进行补喷。

   2 透层沥青喷洒后不致流淌、并渗透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

   3 在铺筑沥青混合料时,若局部地方尚有多余的透层沥青未渗入基层,应予清除。

   4 喷洒透层沥青后,严禁车辆、行人在其上通过。

   5 气温低于100C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沥青。

5.9.6 透层沥青喷洒后应待其充分渗透、水分蒸发(不宜少于24小时)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

5.9.7 粘层沥青宜采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粘层所用沥青应与道面所用沥青的种类和标号相同。

5.9.8 粘层沥青的品种和用量应根据粘结层的种类通过试洒确定,并符合本规范表4.3.1的规定。

5.9.9 粘层沥青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

5.9.10 符合下列情况时,应喷洒粘层:

   1 双层式或三层式沥青混凝土道面层在铺筑上层前。

   2 原沥青混凝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3 原水泥混凝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5.9.11 喷洒粘层沥青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喷洒粘层沥青前,应将道面清扫干净。

   2 粘层沥青应均匀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

   3 喷洒粘层沥青后,严禁车辆、行人在其上通过。

   4 气温低于100C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粘层沥青。

5.9.12 喷洒粘结沥青,待其破乳、水分蒸发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

5.10 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

5.10.1 改性沥青混合料类型的划分应符合本规范中表5.1.2的规定。

5.10.2 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步骤进行。经过配合比设计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符合本规范表5.3.6的规定,其中空隙率指标为2~6%;马歇尔稳定度对于热区和温区提高为10000N,寒区为9000N。

5.10.3 对于飞行区指标Ⅱ为DEF的机场,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应大于2000/mm;对于飞行区等级指标Ⅱ为ABC的机场,动稳定度应大于1500/mm。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应符合本规范5.3.8-2条的规定。

5.10.4 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宜在普通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温度的基础上提高10~200C,特殊情况应通过试验确定。

5.10.5 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等施工要求与普通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要求一致,特殊情况应通过试验另行规定。

5.11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施工。

5.11.1 拌制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宜采用机场道面石油沥青,可采用改性沥青技术。

5.11.2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所用的矿料应符合本规范第4.4节的规定。

5.1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中应掺加纤维材料,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劲度。纤维材料可采用木质素纤维或矿物纤维。纤维掺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0.5%。纤维应耐溶剂、耐酸碱和耐高温。

5.11.4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集料级配应符合表5.11.4的规定。

5.11.5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11.5的规定。

5.11.6 SMA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符合表5.11.6的规定。

5.11.4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

筛孔(mm

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SMA-16

SMA-13

19

100


16

90~100

100

13.2

60~80

90~100

9.5

40~60

45~65

4.75

20~32

22~34

2.36

18~27

18~27

1.18

14~22

14~22

0.6

12~19

12~19

0.3

10~16

10~16

0.15

9~14

9~14

0.075

8~12

8~12

5.11.7  SMA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应配有纤维稳定剂投料装置。纤维必须在喷洒沥青前加入拌和容器中。纤维与粗细集料经适当干拌后投入矿粉,总的干拌时间应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增加5~15秒,喷入沥青后的湿料拌和时间也应增加5秒,保证纤维能充分均匀地分散在混合料中,并与沥青结合料充分拌和。

5.11.5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

   

   

击实次数

两面各75

稳定度(KN                 大于

6.0

流值                      0.1mm

20~50

空隙率(%

3~5

VMA%                   大于

17

沥青用量(%                大于

5.5

动稳定度(次/mm            大于

改性沥青3000;一般沥青1500

残留稳定度(%              大于

80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大于

75

析漏(1700C1h)(%       不大于

0.15

肯塔堡磨耗率(-100C)(%   不大于

20

注:当集料的吸水率小于1%时,按集料的毛体积密度计算试件的空隙率;当集料的吸水率大于1%时,按集料的毛体积密度与视密度的平均值计算试件的空隙率。

 

5.11.6  SMA施工温度(0C

   

不使用改性沥青

使用改性沥青

热塑性橡胶类

橡胶类

热塑性树脂类

沥青加热温度

150~160

160~165

160~165

150~160

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

165~170

160~165

改性沥青加工最高温度

175

175

集料加热温度

185~195

190~200

200~210

180~190

SMA混合料出厂温度

160~170

175~185

175~185

170~180

混合料最高温度

180

不高于190

混合料贮存温度

160

比出厂温度降低不超过10

运输到达现场温度

155

比出厂温度降低不超过15

摊铺温度不低于

150

160

初压温度不低于

140

150

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

110

130

开放交通温度不高于

50

50

5.11.8  SMA混合料在运输等候及铺筑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析漏情况,应分析原因,立即采取适当降低施工温度、减少沥青用量或增加纤维数量等措施。

5.11.9 SMA面层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搓揉过度造成沥青玛蹄脂挤到表面而达不到压实效果。

5.11.10 SMA道面面层如出现“油町”,应分析原因,仔细检查纤维添加的方式、数量、时间,是否漏放及拌和是否均匀等,严重的应予铲除。

6 沥青混凝土道面不停航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在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含罩面)时,可采取白天不停航夜间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

6.1.2 不停航沥青混凝土道面常规施工应符合规范第五章中的有关规定。

6.1.3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本场的气象预报,尽量避免在不良气象条件下施工。当气温低于100C或气温低于150C且风速大于5级时,不宜摊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6.2 安全保障措施

6.2.1 不停航夜间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为保证飞行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开工前应由机场当局会同有关单位组成的现场安全指挥协调机构,负责机场的正常运营和安全管理;施工期间还应成立日常飞行安全监督小组,负责对飞行在跑道上起飞和滑行情况进行监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和处理。

6.2.2 施工单位应加强安全教育,始终把飞行安全放在首位,并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计划,以及各种应急措施。

6.2.3 进入作业区的工作人员必须配戴夜间反光标志;施工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行驶路线应设明显的交通标志。

6.2.4 每日施工完毕应及时恢复道面的临时标志,并做好开放飞行前的安全检查。

6.3 施工准备

6.3.1 施工前各种材料应备足,保证施工期间供料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6.3.2 沥青混凝土加铺前原道面处理及原助航灯光灯具拆除、定位和管线埋设等工作应提前完成。

6.3.3 夜间施工应在整个作业地段内设置足够的临时照明设施并有专人管理。

6.3.4 施工单位应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施工能力应相互配套;加强设备和机具的维修工作;重要机械设备应有备份。

6.3.5 应提前做好进场准备,停航后进场时各种机具设备和人员应快速有序。

6.3.6 现场安全指挥机构、施工及监理各方之间应有可靠的通讯联络工具。

6.4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

6.4.1 沥青混凝土拌和厂宜设置在机场附近并满足机场净空要求。应有两台以上间歇式拌和机和足够容积(宜不小于300T)的热料储料仓。拌和厂应有两路电源以保证可靠的电力供

应,并配备熟练的操作和维修工人。6.4.2 摊铺宜采用分层分段全断面推进施工方工。为了减少横向接缝,每台班各层施工长度宜不小于80m。每段宜从道面中心线向两侧摊铺,应采用多台摊铺机成梯队进行摊铺。

6.4.3 铺筑方向宜沿施工期间的主要起飞(降落)方向推进,不允许跳跃式地分段施工。分层摊铺时宜一层摊铺完后再铺第二层。

6.4.4 施工时因天气突变下雨或机械故障等原因不能继续摊铺时,为保证飞行安全,对已铺筑的道面边缘应做临时接坡(横向不大于5%,纵向不大于1%)。继续施工时对未压实的混合料应铲除。

6.4.5 接缝处应仔细操作,纵向初压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当有不符合要求者,立即纠正,保证接缝紧密、平顺。

6.4.6 每台班沥青混合料加铺层施工的末端,必须在全幅宽度范围内做临进接坡。当加铺层厚度小于5cm时,纵坡坡度为0.5%~1.0%;当加铺层厚度大于5cm时,纵坡坡度应小于0.5%。坡度应平顺,坡脚齐平并碾压密实。

6.4.7 摊铺上层时,临时接坡的坡脚处应先在下层道面上铣刨一条长约1m,深约34m的凹槽,使坡脚嵌入下一层中(见图6.4.7-1)。当原道为水泥道面并用沥青油毡贴缝时,下面层摊铺时坡脚线宜设在油毡上。(见图6.4.7-2)。

6.4.8 下一班继续施工时,铣刨前必须将临时接坡的坡顶找准。先沿铣刨线刨去该接坡,刨宽

h

B︽—+0.5为宜,使沿道面纵向的刨槽底坡为零或更小些,即刨成楔形。式中i为临时接坡

的坡度,h为铣刨深度,其值不宜小于34cm。将沟槽内的粒料和粉尘用扫地车(带吸尘器)清除干净后,在铣刨部位涂洒粘层乳化沥青。摊铺时应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后接缝处应由人工仔细找平并立即碾压。

6.5 开放使用

6.5.1新摊铺的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应冷却至低于500C时,方可开放飞行,必要时可洒水冷却。

6.5.2 每晚铺筑完后,应立即清除道面上的沥青混合料碎粒和其它污物,并将所有施工区域打扫干净。飞行安全区域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所有机械、设备、工具等全部退场到指定的地带。

6.5.3 开航前应由有关人员组成的协调小组对当晚的施工区域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开放飞行。

7 质量检查

7.1 一般规定

7.1.1 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应遵循工程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业自检、施工监理、政府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及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进行检查、控制,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7.1.2 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必须实行监理制度。监理单位应制定监理大纲和细则,按照本规范的规定进行质量检查与认定,凡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得签收。

7.1.3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做好自检工作,并接受有关职能机构的检查。

7.1.4 主要工序完成或隐蔽工程完工后,均应组织中间验收,做好记录。未经验收合格后,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1.5 凡不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技术要求的分项工程,必须进行补救或返工,直至合格为止。

7.1.6 工程竣工验收后应按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编制完整的竣工资料档案,报送归档。

7.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7.2.1 施工单位应按质量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检查。在工地现场应设试验室并配相应的质检人员,试验室应有完善的设备、场所和公用设施。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应按规定进行检验与抽样检查。检查项目与频度应符合表7.2.2-1与表7.2.2-2的规定。材料质量应符合本规范规定的质量指标要求。当检查结果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增加检测数量,查找原因,作出处理。

7.2.1-1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

材料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粗集料

外观(石料品种、针片状颗粒、含泥量、颜色均匀性等)

颗粒组成

压碎值

磨光值

洛杉矶磨耗值

含水量

松方单位重

随时

必要时

必要时

必要时

必要时

施工需要时

施工需要时

细集料

颗粒组成

含泥量

含水量

松方单位重

必要时

必要时

施工需要时

施工需要时

矿粉

0.075mm含量

含水量

随时

必要时

必要时

石油沥青

软化点

针入度

 

含蜡量

每台班1

每台班1

每台班1

每批一次

乳化沥青

   

沥青含量

抽查,每批一次

抽查,每批一次

注:1 表列内容是在材料进场时已按“批”对材料进行了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日常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的项目与要求;试验记录作为工程竣工资料。

2 “必要时”是指施工企业、监理、质量监督部门、业主等各个部门对其质量发生怀疑,提出需要检查时,或是根据商定的检查频度。

7.2.1-2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

 

检查频度

单点检验质量要求

检测方法

表面平整密实,不应有泛油、松散、裂缝、粗细料集中现象,不得有轮迹、推挤、油丁、油团、离析、花白料、结团成块现象。

所有接缝应紧密平顺,应保持铺层新老段的连续粘结。

目测,有3m直尺测量

出厂温度

摊铺温度

开始碾压温度

碾压终了温度

每车一次

每车一次

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温度计测量

矿料级配筛分抽提后矿料级配曲线

各台班一次

矿料重量的精确度应在指示的级配范围重量±1%以内

拌和厂取样用抽提后的矿料筛分

沥青用量

2台班一次

±0.3%

拌和厂取样离心法抽提(用射线法沥青含量测定仪随时检查)

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空隙率

每台班一次

符合本规范规定

拌和厂取样成型试验

压实度

2000m2钻孔1~2个检查

符合设计要求

现场钻孔试验为准,尽量利用灯坑钻孔试件,用核子密度仪随时检查

平均纹理深度

2000m2一处

符合设计要求

用填砂法

 

纵向每隔10m测一横断面,测5个点

+5mm

-3mm

用水准仪

平整度

上面层

中面层

底面层

 

 

不大于3mm

不大于5mm

不大于5mm

3m直尺检查连续丈量10次以最大间隙为准

随机取点

 

纵向每隔100m用尺量3

不小于设计宽度

用尺量

 

跑道全长

不小于设计长度

用经纬仪

横坡度

纵向每100m检测3个断面

±0.3%

用水准仪或断面仪

摩擦系数

跑道上面层全长取三个值(纵向)

符合设计要求

摩擦系数仪

厚度

总厚度

上面层厚度

2000m2测一点

2000m2测一点

-3mm

-3mm

钻孔取样

钻孔取样







7.2.2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查或旁站检查,并对施工单位的自检结果进行认定。

7.2.3 施工单位应将每天的配料单及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材料等检测报告报监理单位。

7.2.4 在工程进行中,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改变材料的料源、质量规格或加工方法,以免影响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

7.2.5 工程进行中若发现供应的材料不均匀或质量有变化,或不符合原来所批准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与配合比,监理单位有权指令暂时停工,应及时查找原因,直至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质量要求,方可再行开工。

7.2.6 监理单位必须检查施工设备的运行情况,核实材料的重量、比例和性质,对拌和的均匀性、拌和温度、出厂温度及各料仓的用量进行检查,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如果抽查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停工,会同施工单位查找原因、分析问题,在问题未获改正前不允许其恢复生产。

7.2.7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派专人负责检测规定的各项温度,做到每车测定;监理人员应每天随时抽测。对检测结果做好记录,并列入竣工资料。

7.2.8 摊铺时应严格按设计高程(考虑压实系数)进行摊铺,保证设计坡度与厚度要求。对已压实的沥青混凝土,测量钻孔试件的厚度,要求符合规定的误差之内。表面压实后用3m直尺检查沥青混凝土表面平整度。

7.2.9 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压实度的检查以钻孔取样为准;用经过标定的核子密度仪进行抽测,作为在碾压过程中控制压实度的参考指标。施工过程中钻孔的试件,应编号贴上标签予以保存,以备工程竣工验收使用。

7.3 工程施工总结

7.3.1 施工总结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包括设计及变更情况)、工程基础资料、材料、施工组织、机械及人员配备、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试验研究及配合比报告、工程质量评价、工程决算、工程使用服务计划等。

7.3.2 施工管理与质量检查报告应包括施工管理体制、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质量目标、试验段铺筑报告、施工前及施工中材料质量检查报告(测试报告)、施工中工程质量检查结果(测试报告)、工程竣工后质量自检结果(测试报告)、工程质量评价以及原始记录、相册、录相等各种附件。

附录A沥青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设计步骤与方法

A.1材料准备

A.1.1 按相关试验规格规定的取样方法,取足够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沥青及矿料试样,按本规范第四章材料质量的技术要求试验各项性质。当检验不合格时,不得用于试验。

A.1.2 对粗集料、细集料、填料进行筛分,得出各种矿料的筛分曲线。

A.1.3 测定粗集料、细集料、填料及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0C)。

A.2矿料配合比计算

A.2.1 按本规范第五章的规定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类型,按表5.3.1确定矿料级配范围。

A.2.2 由各种矿料的筛分曲线计算配合比例,合成的矿料级配应符合表5.3.1 的规定。矿料的配合比宜借助计算机进行,也可采用图解法确定。合成的级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使包括0.0752.364.75mm筛孔在内的较多筛孔的通过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

   2 集料级配宜取级配曲线范围的中值,也可根据具体需要将级配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以获得相对较粗或较细的集料。

   3 合成的级配曲线应接近连续或有合理的间断级配。当经过再三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级配范围时,应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A.3 马歇尔试验

A.3.1 根据本规范表5.3.1中的沥青用量范围,参照各地区道面使用经验,初定沥青用量。

A.3.2 以初步沥青用量为中间值,按每相隔0.5%(重量计)差额取5组不同沥青用量,用小型拌和机与选定的矿料拌和,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052-93)规定的马歇尔试验方法成型试件,测定试件的密度,并计算空隙率、沥青饱和度、集料间隙率等物理指标,进行体积组成分析。

   1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试件,宜用水中称重法测定。

   2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道面选用的吸收性集料的试拌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

   3 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不能用表干法测定,应采用蜡封法测定。

A.3.3 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等物理力学性质。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应使密度及稳定曲线出现峰值。

A.3.4 按图A.3.4的方法所示,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分别以密度、空隙度、饱和度、稳定度、流值为纵坐标,将各项测定结果计算数据绘入图中,连成园滑曲线。A.3.5从图A.3.4求取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为a1,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为a2及相应于规定空隙率范围的中间值的沥青用量a3,求取三者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

A.3.6 求出稳定度、流值、空隙度、饱和度、密度均符合本规范表5.3.5规定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并求取二者的中间值OAC2

A.3.7 以最佳沥青用量初始值OAC1在图A.3.4中求取相应的各项指标值。当各指标符合本规范中表5.3.5规定的马歇尔设计配合比技术标准时,由OAC1OAC2综合决定最佳沥青用量OAC。当不符合表5.3.5的规定时,应调整级配,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直至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为止。

A.3.8 OAC1OAC2综合决定最佳沥青用量OAC时,宜根据实践经验、地区特点、气候条件按下列步骤进行:

   1 一般可取OAC1OAC2的中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OAC

   2 对温热区机场道面,预计有可能产生较大轮辙时,可在OAC2现下限OACmin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小于OAC20.5%

   3 对寒区机场道面,OAC可在OAC2与上限值OACmax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大于OAC20.3%

附录B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AH-130

AH-110

AH-90

AH-70

AH-50

针入度(250C,100g,5s)(0.1mm)

120~140

100~120

80~100

60~80

40~60

延度(5cm/min,150C)不小于(cm)

100

100

100

100

80

软化点(环球法)(0C

40~50

41~51

42~52

44~54

45~55

闪点(COC)不小于(0C

230

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

3

密度(150C (g/cm3)

实测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9.0

薄膜加热

试验

1630C

5h

质量损失 不大于(%)

1.3

1.2

1.0

0.8

0.6

针入度比 不小于(%)

45

48

50

55

58

延度(250C)不小于(cm)

75

75

75

50

40

延度(150C)(cm

实测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联系电话:0931-8242048(综合管理部) 0931-8241696(经营部)    电子邮件:scjyb@gcjsjl.com    邮编:730030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五泉路47-61号

版权所有:甘肃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兰州北斗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陇ICP备2021003398号-1    甘公安网备62010202000576号